| 
                 如今,大多数孩子常常要接收来自不同成年人的不同的信息的干扰。因此,不被打扰,成了现代社会孩子成长的一种奢侈品。孩子自控力差,容易受到干扰、诱惑,而一个单独、安静、简朴的学习场所和一个家庭全员学习、全员上进的大环境,正是他爱上学习的基础。打扰等同于干涉“工作”
 很多家长会抱怨,孩子干什么都坐不住。实际上,很多孩子过了2岁之后,就能主动安静下来,因为他对某个东西感兴趣,喜欢研究,就会把全部的激情和力量投入其中。此时,父母不要去干扰孩子,这正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,也是注意力发展的良好时机。此时,如果让他专注完整地做完他想做完的事情,那么持久专注的能力逐渐会变成他自身具有的品质。因此,孩子的专注力不是被培养出来的,是被保护出来的。请保护孩子的专注力,让孩子从容地做完他投入去做的“工作”。
 打扰等同于剥夺思考
 曾经有一个很火的段子——“有一种冷,叫你妈觉得你冷。”,它有趣地揭示了一个道理:父母对孩子意志的强加会打扰孩子成长的节奏,使得孩子不能够自己去体验、去感知。过度包办、过度控制、过度指责,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孩子的自我功能,长大后也会出现离开家长就无法思考的情况。很多人会以“为了孩子好”作为借口,觉得这就是爱孩子的表现,可却少有人从孩子的角度去想他是否真的需要你去为做任何事,哪怕是他能做到的事情
 打扰等同于阻碍探索
 让孩子独自探索,是一件无比重要的事情。当孩子独自玩一些没有危险的游戏,抑或尝试一些没有危险的探索时,家长如果“一喊一叫一插手”,势必会影响他的专注力,也会减少他的探索欲望,而且家长帮忙越多,孩子独立性越差,依赖性越强。越是“被培养”的孩子,他的个性及能力发展就越是容易受到限制,因为没有童年探索的铺垫,他的认知基础反而薄弱,在未来的生活中不得不花费更多的力气去辨识世界、适应生活。我们常常把“做什么”视为爱的表现,但很多时候,父母“不做什么”才是爱。不要自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,因为你在做的可能就是将孩子慢慢懂起来的路封上!因此,为了保护孩子的专注力,可以尝试这样做:1. 建立规则,大胆放手家长可以建立规则来保护孩子自由的探索:第一,不可以伤害自己;第二,不可以伤害他人,第三,不可以伤害环境。只要孩子的行为没有违背这3个原则,就不要去打扰他。2. 清除刺激,避免分心孩子在某一段时间内做一件事情时,帮他清除周围的刺激。如果孩子在看一本书,不妨将孩子身边的其他书收起来,不分散他的注意力。同样的,玩玩具也是一次玩一个。当孩子专注的时候,家长也不要去打扰,不要一会儿叫他吃东西,一会儿放音乐给他听。3. 一遍说清,拒绝唠叨家长和孩子谈事情,不要总是重复。有些家长对同一件事情或某一点要求总是反复交代强调,久而久之,孩子也习惯了一件事要反复听很多遍。这样孩子听课时会表现出漫不经心,以为老师也像父母那样重复地讲。所以家长要拒绝唠叨,将自己的要求一遍讲清,并确认孩子听懂,不要毫无重点的重复唠叨。
 总之,家长需要管理好自己“教育心切”的心情,做孩子的观察者与协助者。当孩子尝试自己独立去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,家长在旁边陪伴着、守护着,这就够了。家长要做的,就是在孩子探索的过程中,帮他排除可能会遇到的危险;当他需要你一起玩的时候,你要积极的参与;当他有困难提出请求时,引导他积极解决。
 |